普陀区创新河道水再利用项目 助力城市绿化节水新风潮
不久前,普陀区长征镇的河道水再利用项目惊艳亮相,位于伯士路与同普路交叉口的敞开绿地,实现了就近利用河道水进行绿化浇灌。这一新颖举措不仅缩减了运水时间,更在经济效益与节能减碳方面展现了其独特优势,成为城市日常节水工作的新标杆。
该项目为上海市先行试点,利用外浜河道的水源,通过过滤和处理技术,确保水质符合灌溉和清洗标准。每年,这一工程将会为周边1公里范围内的15公顷公共绿地提供充足的水源,日均取水量可达197立方米,年取水量则高达1.8万立方米。
项目的创新之处在于,搭建了一个智能定量取水系统,实现了河道取水、过滤处理、提升到灌溉和清洗的全过程监控。水质和水量的实时监测,让这一项目在确保水资源合理规划利用的同时,也兼顾了高效稳定的要求。
与传统自来水的取水和输送相比,河道水作为水源基本上没有损耗,全部用于绿化和道路清洗,这一做法大大降低了自来水的使用量,真正的完成了科技与自然的结合。在经济效益方面,过去用路面市政水进行绿化浇灌的成本高达6元每立方米,而采用河道水后,成本剧减至仅0.1元每立方米,明显降低了用水单位的开支。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经过处理的河道水,在节能减碳和改善生态的综合效益上也表现不俗。这样的创新措施,不仅为城市绿化需求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更为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提升了城市的整体生态环境。项目预计在试运行结束后,向主管部门申请正式的取水许可证,而普陀区也计划在临河新建地块的绿化灌溉需求上,建设更多智能取水点。
普陀区此举正是响应城市节水号召的一次实践尝试,激励着更多区域向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趋势迈进。能预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措施的持续推进,城市的绿化事业必将迎来更美好的未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