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展示

被低估的苏南小城镇江崭露锋芒

作者:安博直播 发表日期:2025-01-14 18:08:38 浏览量:81 次

  900多年前,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进京途中遥望家乡,留下著名诗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800多年前,辛弃疾登高望远,抒发渴望收复河山的情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400多年前,民间传奇故事《白蛇传》正式成型,白素贞水漫金山救许仙,被法海镇在雷峰塔的情节令古今读者无比动容。

  两首耳熟能详的诗词,一个家喻户晓的传说,都与镇江有着紧密联系。京口是镇江的古称,北固山、金山寺是镇江的名山古寺。人们可能并不了解镇江,但从小就已听说过它的故事。

  地处高手如云的苏南,镇江或许并不起眼,甚至被称为“苏南洼地”。但近年愈发亮眼的经济提高速度,已经显露镇江锋芒。这座低调的苏南小城,正凭实力逆风翻盘。

  镇江地处江苏西南部,西邻南京,东接常州,北与扬州、泰州隔江相望,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总面积3840平方公里,非流动人口322.6万,是江苏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地级市,也是“小而美”的代表城市。

  镇江历史悠远长久,这一点从其名称的变化中便有所体现。镇江最早的名字叫作“宜”,是3000多年前周康王封给宜侯的领地名称。此后历经多朝更迭,改用过朱方、谷阳、丹徒、京口、润州等多个名称。直到1113年,宋徽宗“升润州为镇江府”,镇江才正式得名。

  取名镇江的背后,藏着东部沿海地理版图的变迁。唐朝时期,镇江所在地还是长江入海口,设立节度使时用“镇海”之号。五代之后,长江入海口逐渐东移,宋朝时镇江距海已远,“镇海军”变成“镇江军”,因此有了镇江之名。

  镇江,顾名思义,是镇守长江的战略要地。京杭大运河修建之后,镇江更是成为长江与大运河两大黄金水道的十字交会地,是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与江防重镇。由于位置特殊,镇江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东吴孙权便选择镇江作为治所,在此筑“铁瓮城”。

  同样由于位置特殊,镇江也是中原移民南下逃生的落脚处。从两晋时期的“永嘉南渡”,到两宋之交“淮人多避地京口”,镇江曾多次大规模接纳中原移民。因此,镇江南北交融特征明显,既有南方的温婉动人,也有北方的辽阔大气,堪称“最不江南的江南城市”。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你可能并不了解镇江,但绝对听说过它的故事——刘备在甘露寺招亲,为诸葛亮三气周瑜做了铺垫;董永在槐荫村遇见七仙女,成就了一段流传千古的爱情佳话……这些中国人家喻户晓的故事,都发生在镇江。

  到了近现代,镇江走过了一段从辉煌到低调的历史。1929年至1949年2月,由于南京成为国都,镇江曾做过20年的江苏省会。1983年,苏南地区大调整,镇江地区被撤销,高淳、溧水两县划归南京,宜兴县划归无锡,武进、金坛、溧阳划归常州,镇江改由省管辖。镇江自此成为“全省最小地级市”,夹在南京与苏锡常之间,愈发低调。

  镇江是江苏4个老工业城市之一,产业门类齐全,工程电气、汽车配件、眼镜等传统特色产业集群在全国市场具有较高的占有率。

  但单从经济规模和发展速度来看,人口面积最小的镇江,确实难免被冠以“洼地”之称。2010年-2020年,镇江GDP总量从2019亿元增加至4220亿元,增幅全省垫底;GDP排名从全省第9掉到第10,被泰州后来居上。

  2017年是个很重要的分水岭。这一年,镇江GDP增速与全省持平,结束了此前16年跑赢全省大盘的态势。此后3年,镇江增速更是连续跑输全省。官方心知问题所在,2017年就提出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发改委直言自身短板:产业高质量发展层次有待提升,重工业占比全省最高;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有待培育;在建项目层次偏低,项目招引力度有待加强……

  进入“十四五”,镇江又确立了“四群八链”的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即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命健康、数字化的经济四大主导产业集群,以及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汽车)、高性能材料、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海工装备、智能农机装备等八条重点产业链。

  经过多年努力,镇江已经初步走出洼地。2020年-2023年,镇江GDP总量从4220亿元增加至5264亿元,增长24.7%,位居全省第6、苏南第3,高于苏州、南京、南通三大万亿城市。2021年,镇江GDP增速更是高居全省第3、苏南第1,创下近年最好排名。

  镇江多个经济指标,都排在全省前列。比如人均数据——人均GDP达16.3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万元,均居全省第五,仅次于南京和苏锡常;比如城镇化率——2023年达到80.7%,高居全省第四;

  比如500强民企——去年江苏全省共有89家民企入围“中国非公有制企业500强”,镇江共有6家,居全省第五,比南京还多了1家;再比如人口流入——镇江户籍人口仅有264.8万,非流动人口322.6万,人口净流入57.8万,同样高居全省第五……

  助力镇江崭露锋芒的,就是“四群八链”主导产业。去年镇江经济总量5264.1亿元,其中二产占比高达47.6%,是绝对经济支柱。全市工业总产值5825.8亿元,四大产业集群、八条重点产业链分别实现盈利收入3629.7亿元和3031.7亿元,支撑作用显著。

  八条重点产业链中,海工装备、航天航空、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营收均保持两位数快速地增长,分别达到21.3%、18.8%和10.7%,有力拉动工业经济增长。

  船舶与海工装备是镇江的优势产业之一,全省第一家船舶制造企业就诞生于镇江,就是如今的江苏省镇江船厂集团。依托全省最长的长江岸线多家船舶海工装备企业,覆盖从研发设计到整船制造到配套的全产业链。

  在整船制造环节,镇江船厂是国内特种工厂船舶领域的王者,创造了“59项中国第一”,其中多功能全回转工作船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建造总量居“中国第一”。“辽宁号”航母进出母港,就由镇江船厂制造的全回转拖船牵引。

  中船动力镇江公司是国内船用中速机核心制造企业,中速柴油发电机等主打产品,已连续十多年保持出口船市场占有率第一。今年交付的320中速双燃料发动机,将国产双燃料发动机的天然气替代率从70%提升到了99%,能比进口产品降低20%以上的成本。“全球订单多到造不过来”,是中船动力这两年“甜蜜的烦恼”。

  航空航天是镇江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重点产业。坐拥全省首家航空类高职院校——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华东地区首个水陆两用通用机场——镇江大路通用机场,镇江在航空航天领域已经站稳脚跟。截至目前,镇江已集聚涉航企业118家,200多项技术创新成果填补国内空白,C919、运-20、“天宫”号等大国重器上都有镇江印记。

  官方透露,镇江有30多家公司参与了C919首架机、“天宫二号”等研制配套,C919总装所需的约90%的舱内饰件、50%的铝材、50%的复合材料结构件、10%的零部件都来自镇江。2011年落户镇江的菲舍尔,就为C919提供机翼结构件和客舱内饰。在问及为何选择镇江时,企业负责人直言:“因为镇江的营商环境好,也感动于政府招商的诚意和热情。”

  镇江大路通用机场是华东地区首个水陆两用通用机场,目前已开通周边地区短途通勤航线余家,提供航空培训、作业飞行、应急救援、通航维修等服务。机场负责人举例,从镇江大路到徐州新沂,乘坐短途飞机仅需约70分钟,票价不到200元,比坐高铁要更快更便宜。

  在产业的强力加持下,小城镇江正在焕发新的生机。今年前三季度,镇江固定资产投资提高4.9%,居苏南城市第2位;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高居苏南5市之首。

  对于如今的镇江来说,如何破圈可能是最紧迫的课题之一。镇江坐拥大江大河、名山古寺,历史悠远长久,底蕴深厚,经济发达,生活富足,是“小而美”的典型代表。但在大多数网友的认知中,镇江最多只是一个“低调的宝藏城市”。如何让镇江被更多人“看见”,考验着城市主官的智慧与魄力。

上一篇:丰田1GZ-FE V12差点被丰田章男毙掉的日本最伟大发动机之一
下一篇:91免费无砖码区_91免费无砖码区V

热线:15206181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