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加减法发展跨境电子商务
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之所以能跑出“中国速度”,离不开广大跨境电商企业的自身努力。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跨境电商企业须更看重以创新求变来应对市场之变,不断塑造市场之间的竞争新优势,为我国外贸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新动能。
近日,海关总署《关于进一步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发展的公告》甫一发布,即引发业内外广泛关注,跨境电子商务卖家们大呼解渴,甚至有人直言跨境电子商务的新机遇来了。
仔细研读这份文件,全文优化跨境电子商务出口的监管措施虽只有4条,但条条击中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痛点难点。就拿近年来兴起的海外仓业务来说,此前企业如要在国外开设海外仓,首先要到海关办理出口海外仓业务模式备案。如今,“取消跨境电子商务出口海外仓企业备案”的新举措出台,直接把这个步骤省掉。
再比如,出口商品退货成本高,一直是跨境电子商务卖家最头疼的事。按照以往监督管理要求,出口商品退货时只能从原口岸退回,这往往导致货物迂回运输,物流及时间成本都要增加。新推出的“跨关区退货模式”直接打破了这一限制,卖家可选择在距离更近或物流成本更低的口岸退货,真正能省下真金白银。
作为一种外贸新业态,跨境电子商务不仅是我国外贸发展的新生力量,也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趋势。今年以来,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为促进跨境电子商务高水平发展夯实了基础,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额达到1.8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比同期整体外贸增速高出6.2个百分点。
早在今年6月,商务部等9部门就联合出台《关于拓展跨境电子商务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意见》,从培育经营主体、加强金融支持、强化相关基础设施和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对加快培育跨境电子商务竞争新优势进行了部署。
如果说上述意见是给跨境电子商务“做加法”,那么此次公告是通过“做减法”来提高通关效率、降低企业成本,以跨境电子商务出口监管流程的简化优化,进一步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的持续健康发展。有机构预测,未来几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仍有望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其贸易占比也将由5年前的不足1%上升到5%以上,成为拉动外贸增长的新引擎。除了政策加力外,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机遇在哪里?
新兴市场要抓住。诸如东南亚、拉丁美洲、非洲等地区市场需求潜力大,要深入研究这些市场的政策法规、消费习惯、文化特点等,更有明确的目的性地调整产品策略和经营销售的方式,开发出适合当地需求的产品,拓展新的增长空间。
技术创新要用好。数字贸易发展方兴未艾,AI、大数据等成为跨境电子商务开拓市场的新工具。要善于运用这些新技术,提升运营效率和使用者真实的体验,优化库存管理和供应链配送,拓展新技术应用场景,提升跨境支付等安全性和效率。
品牌建设要强化。随着跨境电子商务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品牌效益日益凸显。要借鉴传统货物贸易出海创品牌的一些经验做法,通过优质服务和产品质量塑造品牌,提升品牌美誉度,增强消费者认知度,不断的提高跨境电子商务品牌的国际竞争力。
也要看到,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中的跨境电子商务也面临一些问题,存在不少短板,突出表现在一些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对于出海合规性上存在模糊认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健全,物流配套体系在效率上仍有提升空间,业务模式创新上步伐还可以更大些。此外,在跨境电子商务售后服务体系、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构建等方面,也要进一步明晰发展思路。
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之所以能跑出“中国速度”,离不开广大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自身努力。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跨境电商企业须更看重以创新求变来应对市场之变,不仅要适应外部需求,更要善于引领市场,不断塑造市场之间的竞争新优势,为我国外贸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