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环评拟批准公示]江苏威名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尼龙 6、6万吨尼龙66、1666及配套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拟批准公示
项目名称:年产20万吨尼龙 6、6万吨尼龙66、1万吨尼龙666及配套项目;
项目概况:根据项目环评结论、技术评估意见,在企业严格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及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各类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且不突破控制总量的前提下,仅从环保角度分析,项目在拟建地址建设可行。项目拟在现有厂区预留地块内建设“年产20万吨尼龙6、6万吨尼龙66、1万吨尼龙666及配套项目”。本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己内酰胺生产线%双氧水生产线条、水合法环己酮生产线条、天然气制氢生产线条,己内酰胺装置配套建设37.2万吨/年重排催化剂生产设施,形成年产30万吨己内酰胺、31.3万吨/年35%双氧水、27.66万吨环己酮、25000立方米/小时氢气的生产能力,年副产环己烷6.09万吨、硫铵49.83万吨。二期建设己二胺生产线纤维级切片生产线工程塑料切片生产线生产线生产线条、邻苯基苯酚生产线万吨尼龙 66、1万吨尼龙 666、0.4万吨邻苯基苯酚的生产能力。主体工程和产品方案详见《报告书》表4.1-1,公辅、储运、环保工程详见《报告书》表4.1.3-1。项目总投资1079578万元,其中环保投资50000万元;新增劳动定员1020人;年工作日333天,每天24小时生产。
(一)在设计、建设和运行中,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目标定位和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理念,一直在优化工艺路线和设计的具体方案,提升产品质量,强化各装置节能降耗措施,严格管控恶臭物质,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逐步的提升本项目自动化、绿色化、智能化水平,项目的生产的基本工艺、设备和单位产品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和资源利用效率等均应达到同行业国际领先水平,清洁生产达国际领先水平。
(二)严格落实各项水污染防治措施。按“清污分流、雨污分流、一水多用、分质处理”原则设计、建设、完善厂区给排水系统。本项目废水包括工艺废水、设备清洗废水、车间冲洗废水、真空泵废水、废气吸收废水及生活垃圾污水等,经分类收集预处理后,进入厂区新建污水处理站处理。其中,双氧水装置工艺废水采用“隔油+混凝气浮+芬顿氧化”预处理,解决能力为16立方米/小时;肟化及高浓度工艺废水采用“调节+高级氧化”预处理,解决能力为230立方米/小时。上述预处理后废水与低浓度废水接至新建污水处理站处理,该污水处理站设计解决能力为10000立方米/天,采用“调节+水解酸化+两级AO+混凝沉淀”工艺,尾水通过专用明管输送至如东洋口港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尾水排入黄海。
本项目新建一套中水回用装置,对全厂循环冷却水排水、脱盐水站排水等做处理。回用装置采用“调节池+高密度澄清池+多介质过滤器+自清洗过滤器+超滤装置+保安过滤器+反渗透装置”处理工艺,设计解决能力500立方米/小时。
本项目接管废水执行如东洋口港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其中硫磺制酸单元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需满足《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6132-2010)表3要求,尼龙6、尼龙66和尼龙666生产装置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需满足《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2-2015)表3聚酰胺树脂基准排水量要求。
(三)严格落实各项废气治理措施。项目产生的有组织废气最重要的包含生产的基本工艺废气、导热油炉燃烧废气、废气废液焚烧炉烟气、污水站废气及危废暂存废气等。(1)天然气制氢装置转化炉采用天然气和PSA变压吸附解吸气作为燃料,经低氮燃烧后通过排气筒DA011排放。(2)双氧水装置氧化尾气与闪蒸废气经冷凝器冷凝后,经管道收集至活性炭设施处理,通过排气筒DA012排放;配套污水预处理设施产生的有机废气经“碱液喷淋+生物滤塔设施”处理,通过排气筒DA013排放;氢化尾气、氢化液槽及二级过滤收集罐呼吸尾气、甲醇再生不凝尾气、配套原料储区呼吸尾气和装卸尾气经废气废液一体化焚烧炉处理。废气废液一体化焚烧炉配备急冷装置,焚烧炉烟气经“电袋除尘+SCR脱硝+碱喷淋脱硫系统”处理后,通过排气筒DA014排放。(3)环己酮装置工艺分离废气、再生废气经废气废液一体化焚烧炉处理后通过排气筒DA014排放。(4)己内酰胺装置重排催化剂单元产生的含硫尾气经双氧水吸收处理后通过排气筒DA015排放;配套硫铵装置干燥废气、造粒筛分废气均经“湿式除尘器+水喷淋”处理后分别通过排气筒DA016、DA017排放;其他工艺废气经废气废液焚烧炉处理,通过排气筒DA014排放。(5)己二胺装置有机废气经废气废液一体化焚烧炉处理后通过排气筒DA014排放。(6)尼龙6装置聚合、切粒、萃取工序和真空泵系统尾气,经喷淋塔、冷凝器和水封槽处理后通过排气筒DA018排放。(7)尼龙66装置浓缩、预聚、前聚和反应工序尾气,经喷淋塔和水封槽处理后通过排气筒DA019排放;尼龙66盐制备过程粉尘经布袋除尘处理后通过排气筒DA019排放。(8)尼龙666装置预聚、前聚、后聚合、切粒过程废气经喷淋塔、冷凝器和水封槽处理,通过排气筒DA020排放。(9)邻苯基苯酚装置工艺有机废气经废气废液一体化焚烧炉处理,通过排气筒DA014排放。(10)尼龙装置、乙二胺装置、OPP装置配套的导热油炉以天然气为燃料,经低氮燃烧后分别通过排气筒DA021、DA022和DA023排放。(11)污水处理站废气采用“碱液喷淋+生物除臭”处理后通过排气筒DA024排放。(12)危废暂存库依托现有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通过现有排气筒DA008排放;实验室废气依托现有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通过新建排气筒DA025排放。项目新建15根排气筒(DA0011~DA0025)。
本项目运营期无组织废气主要为生产车间、罐区等区域产生的未捕集废气,拟通过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加强管理、采用密闭化设备、加强泄漏检测与修复等措施降低无组织废气影响。
本项目运营期天然气制氢装置转化炉燃烧废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有组织排放执行《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1-2015)表5特别排放限值;双氧水装置非甲烷总烃有组织排放执行《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1-2015)表1限值;己内酰胺装置硫酸尾气中SO2、硫酸雾、基准排气量排放执行《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6132-2010)及其修改清单表6特别排放限值;硫铵结晶干燥尾气有组织排放执行《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3-2015)及修改清单表4特别排放限值;废气废液焚烧炉烟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一氧化碳、二噁英有组织排放执行《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20)表3限值,SCR脱硝氨逃逸参照执行《火电厂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HJ2301-2017)脱硝系统工艺参数要求;尼龙6、尼龙66和尼龙666工艺废气中非甲烷总烃、颗粒物、单位产品非甲烷总烃排放量排放执行《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2-2015)表5特别排放限值和修改单排放限值;导热油炉天然气燃烧废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有组织排放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2/4385-2022)表1燃气锅炉排放限值;污水处理站废气处理装置氨和硫化氢有组织排放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表2限值,非甲烷总烃有组织排放执行《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2015)表5限值;危废暂存库、实验室非甲烷总烃有组织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2/4041-2021)限值。厂界二氧化硫、硫酸雾、颗粒物无组织排放执行《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1-2015)表8特别排放限值;氮氧化物无组织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2/4041-2021)限值;甲醇、苯、臭气无组织排放执行《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1-2015)表2限值;氨、硫化氢无组织排放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表1限值;厂区内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执行《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附录表A.1控制要求。
(四)选用低噪声设备并采取比较有效的减振、隔声、消声等降噪措施,确保厂界噪声达到《工业公司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3类标准。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要求。
(五)严格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管理。按“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落实各类固态废料的收集、处置和综合利用措施。项目产生的硫磺渣、尼龙装置滤渣为普通工业固废,委托综合利用处理。工艺废液、废催化剂、废脱硫剂、废吸附剂、废树脂、废活性炭、废滤芯膜、废白土、废水净化处理污泥等为危险废物,年产生量约为8.2万吨,其中厂内焚烧处置约7.7万吨,其余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项目新建一座733.5平方米危废暂存仓库,废液焚烧区配套建设废液储罐5个。
(六)做好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分区防渗设计的基本要求,其中生产装置区(除制氢装置区)、一体化废气废液焚烧装置区、导热油炉区、危废暂存库、废水处理站、事故应急池、储罐区等为重点防渗区。制氢装置区、中水回用装置、仓库、一般固废库等为一般防渗区。严格落实土壤、地下水跟踪监测计划。
(七)协同推进减污降碳。依照国家和地方碳减排、碳达峰行动方案和路径要求,落实《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2024〕39号)各项任务,落实节能降碳要求,促进绿电绿证交易,鼓励开展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CCER),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目标。
(八)强化各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有效防范环境风险。落实《报告书》提出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要求,定期开展环境应急演练。严格执行“三落实三必须”、“一图两单两卡”制度,建立常态化隐患排查制度和隐患清单,预防突发环境事件。配备环境应急设备和物资,构建“风险单位-管网、应急池-厂界”水污染事件防范体系,建设足够容量的事故废水收集池等事故污染物收集设施和系统,确保极端情况下事故废水不进入外环境。
(九)按要求规范设置各类排污口及其标志。按污染源自动控制相关管理要求,建设、安装自动监测监控设备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废气、废水排口需安装对应主要污染物的在线监测设备,厂界安装监测监控设备。按《报告书》提出的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实施日常环境管理与监测,监测结果及有关的资料备查。
(十)严格落实“以新带老”措施。全面梳理厂区现有呼吸阀,开展低泄漏呼吸阀更换工作,从源头减少VOCs排放。同时,按照《工业公司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指南》等技术规范要求,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工作,持续推动现有项目VOCs减排。
公众反馈意见联系方式:联系方式: ,传真,电子邮箱:,通讯地址:南通市崇川区工农南路150号政务服务大厅二楼C163窗口,邮编:226000;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告起五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上述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申请听证。
热线:15206181866